推开客房的外窗, 山脚有埃瓦索·恩吉罗河流淌, 成群的大象在草原游荡 |
|
距酒店大堂不远, 废弃的水泥建筑附近生活着一群绿狒 (Olive Baboon), 其因橄榄棕绿的毛色得名, 也有称东非狒狒, 实际分布横跨整个非洲中部 |
|
绿狒在猴类中属于体型比较大的一种, 雄性四脚站立时平均身高70厘米, 其面部裸露呈深灰色, 鼻孔突出,有若狗脸, 尾巴好像折了一般,半垂着 |
|
雌性较雄性体型略小, 但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, 群体以数只雄性、 众多雌性和它们的幼崽组成, 雌性世袭统治, 群中女儿的地位几乎与母亲相同 |
|
其实,在前来桑布鲁的路上, 就曾见过满树猴子, 但那是习惯居住水边密林, 以植物叶子为主食的东黑白疣猴 (Eastem Black-and-white Colobus) |
|
两色的东黑白疣猴拖着潇洒的白色长尾, 背部两侧也有与之相配的白色长毛, 这一切似乎都为与脸部的白发相搭, 还常年戴着左右隆起的黑色帽子 |
|
东黑白疣猴一般由一只雄性和大约八只雌性组成小群, 并占据一块领地, 雌性间被认为十分平等, 熟悉的朋友相见, 会有一套近似礼仪的身体行为 |
|
酒店客房周围, 还住有另一群猴子, 他们的群体更大,成员活跃, 也不惧人类, 甚至有心登堂入室, 这也难怪, 酒店的灯需要放置在严密的笼子里 |
|
他们毫无顾忌地坐在窗台玩耍,^更有好奇的小猴子会从窗缝溜进屋里 |
|
肯尼亚绿猴 (Kenya Vervet Monkey) 也被称作大草原猴, 其分布广泛,适应性强, 有时甚至出现在农村或城市间, 这也是自然界中最似人类的物种 |
|
绿猴 (Chlorocebus pygerythrus) 因生着黑脸长尾, 也被称作黑长尾猴, 其主要以植物的叶、果、 花等为食,但也会食蚱蜢、白蚁, 以至鸟蛋和雏鸟 |
|
绿猴对立的拇指。 大约3000万年前, 早期的灵长类动物, 如智人的祖先已具备对立拇指的基本结构, 这一进化为制造和使用工具奠定了重要基础 |
|
脚不着地的绿猴跑过屋顶, 他们虽不怕人, 却有更强悍的敌人, 比如豹子、鹰、 蟒蛇和住在附近的狒狒, 对不同敌人, 他们会用不同的叫声预警 |
|
说绿猴最似人类, 是因他们同样会有高血压、 情绪焦虑, 甚至对酒精依赖等困扰人类的毛病, 其个体、 群体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|
|
群体一般由70只左右的猴子组成, 公猴成年后会结伴离开母群加入附近由公猴组成的群体, 这样貌似减少了袭扰, 而母猴则一直待在出生的群体中 |
|
公猴在群体中的地位由年龄、任期、 战力和盟友决定, 母猴的等级取决于其母亲在群中的地位, 大部分交流发生在排名相似且关系密切的个体之间 |
|
猴群中同一母亲的兄弟姊妹间, 一般会有更亲密关系, 但也存在竞争, 比如争取母亲的照顾, 让母亲用更多时间帮助梳理毛发, 为此也会发生冲突 |
|
酒店的游泳池成为猴群的水源地。还好, 水体没有充氯气或撒入漂泊粉 |
|
在猴群中, 新生儿会受到极大关注, 猴仔出生后, 群中每个成员都会通过触摸、 嗅探来辨识婴儿, 群中所有成员都会参与照顾, 包括未成年的母猴 |
|
携带猴仔的母猴习惯结队行动。 这些母猴不一定是孩子的母亲, 多数未成年的母猴通过照顾幼崽获得经验, 她们甚至为争夺高等级幼崽的照顾权而发生冲突 |
|
群体中, 因地位差别而有明显的鄙视链, 序位低者要为高者理毛, 3岁以上者常成为攻击对象, 冲突一旦爆发, 双方都会有近亲加入, 演变成群殴 |
|
不过,童年总是很美好的, 小猴子们最擅长的就是游戏嬉闹。 由于大草原猴的大胆无忌, 人们会因他们对农田和菜疏的破坏而视之有害, 大肆杀戮 |
|
离群担任警戒的猴子。 面对潜在的危险, 肯尼亚绿猴有着复杂的警报信号, 针对不同捕食者, 它们配合肢体语言, 能发出多达30种不同的鸣叫 |
|
落日前, 再次出门寻找野生动物, 一只漂亮的石子龙爬过大堂前的空地。 与一般蜥蜴相比, 石子龙没有明显的脖子, 腿也很弱小,爬行时更近于蛇 |
|
每每出门都遇到的黄颈鹧鸪 (Yellow-necked francolin), 现在已相看两不见 |
|
没膝的草后,是黑斑羚 (Impala) 竖琴样的长角。 其以长角高大又被称 “高角羚”, 还因善于以跳跃躲避捕食者,而被称 “飞羚”, 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羚羊 |
|
一只雄性高角羚守护着一群雌羚。 群居的高角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社会群体:有领地意识的雄性与雌性群体, 待交配的雄性群体和仅有雌性的群体 |
|
到了五月, 高角羚进入三周左右的繁殖季, 发情的雄羚彼此争斗, 胜出者有机会向雌羚求爱, 雌性受孕六至七个月后, 产下幼崽并哺育。 成年后的雄性被赶出群, 加入待交配的雄性群体, 年轻的雌性则继续留在原生群里 |
|
黑斑羚前,是只犬羚, 看它娇小的样子, 难怪总被当成猛兽的猎物 |
|
风吹草低,一群肯尼亚长角羚 (Galla Oryx) 显露出来, 只一头好奇地抬起头看看我们, 余下的自顾吃草。 东非还有一种耳尖长毛的穗耳长角羚未见 |
|
当转入草原深处,意外遇到《 狮子王》中的彭彭一家, 这是非洲的普通疵猪 (Common Warthog), 其身体强健, 雄性有4枚獠牙外露, 雌性仅露2枚 |
|
生活城郊的疣猪胆大不怕人, 但草原上的普遍胆小机警, 见我们转身便跑 |
|
同样见人就跑的还有索马里鸵鸟 (Somali Ostrich), 其颈部和大腿裸露的皮肤为蓝色, 雄性体型也比雌性大, 交配季节雄鸵鸟呈亮蓝色, 尾羽白色 |
|
跑在前面的全身灰褐, 为羽色平平的雌鸵鸟, 后面两只亮蓝雄鸟紧跟其后 |
|
在昨天遇到花豹的疏木河谷地带, 长颈鹿们在大肆饕餮, 花豹却没了踪影 |
|
与大象一样, 这些金合欢枝头的针刺, 对长颈鹿也起不到防范作用, 嫩尖都被扯下, 看来植物生长也是凭运气,所谓 “不敢为天下先, 故能成器长” |
|
飞来横祸也是有的, 织巢鸟的草屋就成为长颈鹿的餐食。 而其身上的红嘴牛椋鸟 (Red-billed Oxpecker) 不仅以寄生虫为食, 也会啄食宿主的血肉 |
|
与长颈鹿一般, 同样拉长了脖子的是南长颈羚 (Gerenuk), 其四肢修长,身材苗条, 圆眼大耳, 他们都以单一性别组成小群, 这是一群无角的雌羚 |
|
被‘花伴侣’识别为苦马豆的植物, 但结夹与中国的苦马豆全然不同, 问询过植物所专家, 也只知是豆科, 尚需查考非洲植物志, 而国内几无人知晓 |
|
一头被逐出群的年轻象独自淌过溪流。 象群一般由母象和未成年的小象组成, 小象成年后, 公象要离开原生家庭, 独立或与其他雄象结成小群生活 |
|
两只埃及雁 (Egyptian Goose) 散漫在丰茂的草间。《 诗》中有“雍雍鸣雁, 旭日始旦”, 可见国人对雁的情有独钟, 但在英国人看来不过是野鹅而已 |
|
草里也暗藏杀机, 巨大的尼罗鳄压倒草地, 圆瞪着双眼。近在咫尺, 每只鳞片都很清晰, 地上的走兽、 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鱼, 无不在它的食谱上 |
|
一连两天薄云遮日, 偶尔还落下雨滴, 这里几位于赤道上, 海拔不足900米。 因地处内陆,昼夜温差大, 一月的最高气温有30°C, 而最低为17°C。 |
|
|
|
|
|
|
|
|
|
梓地影纪
朋友间分享旅行经历、感受的平台 |
赞助五元
为维持图片平台生存,感谢您的支持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