梓地影纪:桑布鲁㈠
桑布鲁㈠ 梓地影纪
输入注册手机号码
:1168050

2020-1-26

桑布鲁保护区是世上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天堂,^也是草原观光的第一站

2020-1-25

三天里,
导游带我们游览的并不是桑布鲁保护区的核心,
而是位于埃瓦索·恩吉罗河
(Ewaso Ng'iro)南岸,
隶属于伊西奥洛县
(Isiolo)
北部的边缘地带

2020-1-25

旅行车刚刚离开A2公路,
就遇到一群踢球的孩子。
因为球落在路间,
孩子招手示意,
不要压到他们宝贵的玩具,
一只半瘪,
几乎不能滚动的皮球

2020-1-25

保护区门口,
保安详细查看了导游的文件才打开大门。
借机望向林间,
那些石块与黄土砌筑的房子,
覆盖着浅绿色屋顶,
想来该是守门人的宿舍

2020-1-25

进大门不久,
就遇到了一只野生动物——水羚
(waterbuck),
也被直接叫作羚羊,
虽然平时并不喜欢跃入水中,
但有着很好的水性,
依水草而居

2020-1-25

水羚最明显的特征是屁股上的白圈,
这是只雌性水羚,
因为只有雄性才生有长角。
见到野生动物大喜过望,
全顾不上在抖动车中设置光圈快门组合

2020-1-25

沿仅容一车的土路向保护区深处行进,
紧张观察着周边原野,
生怕错过什么。
这次携带的镜头过于简陋,
仅一只70-200mm f2.8,
搭配2倍增距镜

2020-1-25

五霸尚未登场,
远远近近的草丛枝丫间,
躲藏着各类鸟禽。
这是只白头牛文鸟
(White-headed Buffalo Weaver),
其名源自跟随水牛啄食昆虫

2020-1-25

身材硕大的犀鸟
(Hornbill)
伫立在生满长刺的合欢枝头,
这种巨喙弯曲的鸟像啄木鸟,
却与戴胜有更近的亲缘,
如犀牛角样的喙常招来杀身之祸

2020-1-25

“哗”的一声,
犀鸟跃上半空,飞入丛林。
大多一夫一妻的犀鸟在繁殖季里,
雌鸟和幼雏被封闭在泥草筑的巢内,
食物则由雄鸟从仅余的小孔供给

2020-1-25

枝头一只鹰嘴红脸鸟听到声响,
猛然转头,警惕地盯着我们。
因其黄色的脖子而得名黄颈裸喉鹧鸪
(Yellow-necked Spurfowl),
雄性还生有腿刺

2020-1-25

原野苍茫,
孤零零的伞刺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,
伞下挂着一只只小篓,
随风摇晃。树名又作
“合欢树”
(Acacia Tortillis)
,已成为非洲的标志

2020-1-25

合欢枝头,
悬挂的小篓是鸟儿们的巢穴,
开口向下,
全由干细的草枝织就

2020-1-25

巢的主人是灰头群织雀
(Grey-headed Social-Weaver),
他们在多刺的金合欢树上用稻草建造巢穴。
在中国常见的树麻雀与其同科,
却不会织草窝

2020-1-25

灰头群织雀成群地占据一棵树,
织出各自的家,
这些草笼不仅用于养育后代,
也用于全年休息。
当过路的鸟落在树上歇脚,
时常会遭到其群起驱离

2020-1-25

再向草原深处,
见到另一辆观光车,
这些改装过的日系皮卡,
都有一扇可推开的车顶,
方便客人眺看,
从他们专注观察的样子,
就知道那里有情况

2020-1-25

硕大的身影卷席过旷野,
那是草原上壮观的象群,
非洲五大神兽之一。
不幸的是相机高速高感设置
(1/8000,
ISO2500)并不成功,
拍摄画质极差

2020-1-25

目前,
世界上只有高大的非洲象和身形较小的亚洲象
(印度象)两种,
前者生一对巨大耳朵,
很好辨认,
在非洲阳光暴晒之下,
有良好的散热作用

2020-1-25

象群碾过草地,
空旷间传来低沉的咀嚼声,
单调持续又无可抗拒。
这些陆上巨兽,
记录中最大的公象有3.96米高,
体重10吨以上,
日进食150公斤

2020-1-25

与象同行的是长腿黄喙的白鹭,
其身材要小于生活水边的大白鹭
(White Egret),
而习性与牛背鹭相似。
其捕捉被惊起的昆虫,
也清除象身上的寄生虫

2020-1-25

不远处一只长角羚
(Oryx)
警惕地观察着周围。
长角羚生着笔直长角,
脸和腿都有对比鲜明的黑色斑纹,
这使其很易于辨认,
也被列为特殊五大之一

2020-1-25

长角羚又被称作东非剑羚
(Charoa),
其毛色黄褐,
身侧有黑色条纹,
还有独特的黑耳尖,
锐利的长角有若刺刀一般致命,
甚至可以杀死狮子

2020-1-25

两只担任外围警戒的成年剑羚忽然奔跑起来,
沉重的蹄声踏碎草原的宁静。
200米外,
一只孤独的斑马,
貌似侵犯了剑羚的领地,
遭此警示驱离

2020-1-25

细纹斑马(Zebra)
抬头看看不远处的羚群,
一脸茫然。
斑马也是群居动物,
通常以家族为单位,
十余只结作一群,
与羚羊等草食动物混杂一起

2020-1-25

与剑羚相距不远的是一群葛氏瞪羚
(Grants Gazelle),
其体形稍逊于长角羚,
有着竖琴样的双角,
米黄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肚皮,
经常出没在深草里

2020-1-25

同样身藏草间的还有这只灰颈鹭鸨
(Kori Bustard)
,其被认为是仅次于鸵鸟的非洲第二大鸟,
而且是现存最重的飞鸟,
据说有人捕获过40公斤的大鸨

2020-1-25

此时,
这只大鸨的表现并不一般,
其在草间焦躁地往来,
间或发出单调低沉的哑响,
据说只在受惊吓时,
才会炸粗脖子,
竖起尾巴让自己显得强悍

2020-1-25

这只褐黑腹鸨
(Black-bellied Bustard)
要安静许多,
其黄褐底色的上身缀满黑棕花纹,
腹部却是全黑。
雌鸟在繁殖季里,
会在地上刨出个坑产蛋育雏

2020-1-25

轻巧掠过梢头的是白喉蜂虎
(White-throated bee-eater)
,其有个庞大家族,
主要捕食各种蜂类昆虫,
而非洲草原上的白喉蜂虎多以飞蚁和甲虫为食

2020-1-25

蜂虎是种羽色丰富、
身材修长的鸟,
族中多以颜色、个头、
形状和尾羽等特征来区分,
例如喉部白色、
拖着两条细长中央尾羽的便被称作白喉蜂虎

2020-1-25

当人类有了主样的怜悯,
世界就不再撒旦横行,
所有的生灵尽可享受安宁

2020-1-25

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
白鹭按体型可分作大中小三种,
其在脖子、腿脚的颜色、
嘴裂位置等方面都有差别,
借此可以分别所属的种类,
此外还有牛背鹭

2020-1-25

高枝之上,必有灵物所据。
一只丽椋鸟目光犀利,
与蝴蝶相似,
这些带有金属光泽的闪亮羽毛并非全由色素积淀,
很大程度得益于羽毛的显微结构

2020-1-25

站立枝头的还有肉垂椋鸟
(Wattled Starling)。
椋鸟属为雀形目椋鸟科的一属,
其特点是嘴形直而尖,
无嘴须,额羽短且后倾,
头两侧常完全被羽

2020-1-25

肉垂椋鸟体羽呈灰色,
飞羽和尾羽黑色,
最大特点是成鸟眼后生有黄色的肉垂。
在繁殖季里,
雄鸟枕部也呈现出黄色皮肤,
额喉部生出黑色的肉垂

2020-1-25

飞来站上高枝的雄性肉垂椋鸟,
在雌鸟前展示着身体。
在非繁殖季里,
雄鸟与雌鸟以及亚成体并无显著差别,
繁殖季到来,
雄鸟的特征才显露出来

2020-1-25

这只闲走草间的鸟并不一般,
有人称它作秘书鸟
(Secretary Bird),
也有人叫它鹭鹰,属鹰形目,
有着鹰嘴和鹭腿,
因其甚至以蛇为食,
还称作蛇鹫

2020-1-25

秘书鸟因其头上的灰黑冠羽而得名,
很像中世纪帽子上插着羽毛笔的书记员。
终生配对的秘书鸟建巢在低矮、
较平的树顶,巢很大,
像一只大秤盘

2020-1-25

有的鸟并无惊人之貌,
比如这只黑伯劳
(Tropical Boubou)
为非洲所特有,还是肉食者。
伯劳古称鵙,
传说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听后妻谗言杀孝子伯奇,
后见一鸟认为是伯奇所化,就说:
“伯奇劳乎?是吾子,
栖吾舆;非吾子,飞勿居。”
结果这鸟真的跟着马车回家了,
此后该鸟便有伯劳之名

2020-1-25

旅行车继续草原上的颠簸,
司机兼导游在报话机里叽里呱啦讲着什么,
十分起劲,因为听不懂,
我们则一脸茫然,
只能从车顶漫无目的地环顾原野

2020-1-25

车在枝叶稀疏的合欢前停住,
司机用不大流利的中文叫道:
“花豹”。
全车瞪圆眼睛在草丛间找寻,
却不见蛛丝马迹,
直至看到垂下的四条腿才恍然

2020-1-25

转换角度,终于看清“大猫”
的样貌,
这也是东非五大之一,
其融合了猫科动物所有优点,
虎狮的力量,豹猫的灵敏,
而捕猎时,
常简单粗暴地咬碎猎物的头颅。
花豹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,
此时天光尚早,
还慵懒地不想动

2020-1-25

不久赶来的中国团队有人举着大炮,
这款适马(SIGMA)
150-600mm F5-6.3镜头,
售价9999元,
以对焦速度见长,
看来这才是东非草原上的利器

2020-1-25

归途再次遇到黄颈鹧鸪
(Yellow-necked francolin),
这回是黄昏出来散步的一家,
排头大摇大摆,
中段哩哩啦啦,窃窃私语,
掉队的全因为东张西望

2020-1-25

不远处的犬羚
(Dik-dik)
瞪大眼睛,一副惊恐表情,
这种体型细小的羚羊正是豹子最好的猎物。
犬羚的名字来自于他们的叫声,
额顶还有竖起的毛发

2020-1-25

犬羚是一夫一妻制,
两只形影相随。休息时,
他们往往朝向不同方向,
实现全方位警戒,
而雌雄犬羚在个头上相差无几,
只是雄性头顶生着短角

2020-1-25

黑斑羚(Impala)
一脸不屑的滑稽表情,
其臀部外侧的黑斑有如字母“M”,
加之尾巴也有一道黑线,
后肢距部腺体能释放信息素,
召集离群的个体

2020-1-25

一群大大小小的黑斑羚。
草原上,
其以姿态优雅与善跳著称,
受惊时,一跃能跳出3米高、
9米远。黑斑羚为一夫N妻,
一头雄羚常与一群母羚伴行

2020-1-25

所见成群未生角的都是雌羚,
而雄性黑斑羚(水羚)
则生着竖琴般的长角

2020-1-25

暮色残晖,一只茶色雕
(Tawny Eagle)
目送我们回到酒店。
茶色雕是种大型猛禽,
从他们犀利的眼神和尖锐的喙可窥知一二,
但是他们却擅长抢掠

 

 
 

 
 

梓地影纪
朋友间分享旅行经历、感受的平台

赞助五元
为维持图片平台生存,感谢您的支持

 
   
其它图组
肯尼亚:内罗毕(Nairobi)-穆兰卡(Muranga)-马查科斯(Machakos)-恩布(Embu)-基里尼亚加(Kirinyaga)-尼耶利(Nyeri)-梅鲁(Meru)-伊西奥洛
北去桑园
肯尼亚:桑布鲁(Samburu)
桑布鲁㈠
肯尼亚:桑布鲁(Samburu)
桑布鲁㈡
肯尼亚:桑布鲁(Samburu)
桑布鲁㈢
肯尼亚:桑布鲁(Samburu)
桑布鲁㈣
坦桑尼亚:桑布鲁(Samburu)-伊西奥洛(Isiolo)-蒂马乌(Timau)-纳纽基(Nanyuki)-纳罗莫鲁(Naro Moru)-茶卡(Chaka Town)-尼耶利(Nyeri)
投宿肯山